内江市市中区是全市乃至全省严重缺水的县(区),2015年,全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301立方米,不足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六分之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凸显,成为了市中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和“软肋”。
2012年,经省水利厅组织遴选评审为2012年四川省第一批节水型社会建设重点县后,市中区把节约用水、高效用水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开源节流、防治并举、节约管理、发展并重的创建思路,采取科学管水、生态养水、环境护水、行业节水、工程蓄水、工程建设的举措,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强力突破,全区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稳步开展,向着实现人水和谐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前进。
狠抓制度建设 建立节水约束规则
水,是生命之源、发展之基。市中区委、区政府致力于破解水资源难题,扎好制度篱笆,建立节水约束规则。
为确保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市中区成立了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副组长,区发改、财政、水务等24个部门以及14个镇(街道)为成员的市中区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各镇(街道)也成立了相应机构,安排了专人负责,各部门互相支持,形成了一套运转灵活、信息畅通的工作机制,为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针对水资源总量不足、利用效率低等问题,市中区建立完善科学严格的管理制度,用制度规范企业、机关和市民的用水行为。
近年来,市中区相继出台了《内江市市中区规划水资源论证制度》、《内江市市中区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内江市市中区用水总量控制暂行办法》《内江市市中区水资源管理行政首长负责制考核办法》《内江市市中区水资源管理责任目标考核暂行办法》《内江市市中区取水许可审批制度》《内江市市中区新建、改建或者扩大入河排污口审批制度》《内江市市中区节水“三同时”制度》等节水管理制度。
通过节水制度建设,使市中区节水型社会重点县建设工作走上了以管理促用水、以管理促创建工作深入开展的轨道,逐步形成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长效机制。
有效整合资金 加快节水工程建设
节水型社会建设涉及面广、项目多,市中区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整合水利水保、现代农业、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扶贫连片开发等项目资金;拓宽资金渠道,吸纳社会资金投入;鼓励企业加强节水技术改造;采取以奖代补、民办公助的方式引导群众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
通过项目打捆、区级财政投入和社会投入三个方面,2012年至2015年,已整合到位的水利建设资金(含小农水、现代农业、农业综合开发项目)39311.67万元,全区用于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资金累计已达4.47亿元。
通过整合农口资金建设省级节水工程,截至2015年底,全区已建成各类水利工程 10169处,总蓄引提水能力7173万方,农业人均有效水量237立方米。使已实施项目区渠系水利用系数由0.4提高到0.65,净增 0.25,比原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了62.5%,每年可节水240万立方米,全区实现新增灌溉面积2320公顷,恢复和改善灌面900公顷,新增粮食生产能力732万公斤,新增经济作物产值184万元,新增水产品产值716万元,农民人均增加纯收入91元。
系统性节水 示范区效应凸显
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覆盖生产、生活等领域,需要全区上下共同参与。近年来,市中区各行各业和广大市民正将惜水共识化为节水的生动实践,携手共建节水家园。
农业节水灌溉示范,市中区按照“建、管、用”并重的原则,大力实施渠系配套和节水灌溉,坡耕地改造、田间集雨设施等工程,建立农民用水户协会,加强用水管理,推广节水灌溉4600公顷,实行“四统一”节水生产模式,把传统管水经验与现代水利工程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水利设施效益,如黄河镇水库用水户协会在现代农业园区实行计量收费后灌溉用水量由2012年300万立方米下降到了2015年的160万立方米,节水率达46%。
工业节水示范,金子山纸业积极推广节水新技术,引进先进节水和清洁生产技术等废水处理项目工程,改造耗水量大的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使生产用水形成多次循环使用,废污水处理回用达到90%以上,生产用水大幅度下降;华润蓝剑啤酒有限公司已完成节水技术改造和自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区2015年万元工业增加值耗水量由2012年的452立方下降到了350立方,下降22.5%。
城镇生活节水示范,加快城市供水的升级改造,通过2012年、2013年集中供水工程的实施,使全区自来水供给管网基本解决跑、冒、滴、漏问题;自来水用户已全面推开使用新型节水阀、节水冲便器和节水淋浴设施,基本取消了浴缸洗澡;城镇供水实行生产、生活分类计量收费,到2015年底居民人均日用水量仅93升。
生态建设工程和非常规水源利用示范,全区已建成14个场镇生态污水处理站,场镇生活污水达标排放,按区环保局统计,工业废水已全部达标排放,城市污水处理率2015年底达 到75%;到2015年底,全区累计治理水土流失48平方公里,全区城周绿化已达333公顷,小型雨水集蓄工程 6973 处。
2016年是市中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交账年”。紧紧围绕区委“1357”工作思路,市中区正有序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步伐,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为核心,着力强化全社会节水意识,加快建立健全节水载体创建,努力让每一滴水都“淌”出价值,为“建设幸福美丽中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提供坚实的水利保障。 来源:四川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