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6/21
面对暴雨和洪水威胁,马路“看海”正在成为新的“城市病”。现如今,海绵城市这一个新名词正走入我们的生活。
作为一种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海绵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是防汛和节水的结合体。目前,威海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三角花园等试点区域已经完工,新威路、海滨路等路段将进行改造,在未来,海绵型建筑、海绵型道路、海绵型公园绿地将出现在我们的城市中。
道路铺装透水砖,积水不再有
6月8日,在鞍山路高区市政处的工作人员正在对已经改造完工的人行道路面进行淋水实验,他们将水枪对准人行道的路面持续实施喷水,但是流到地面的水很快就渗透下去了,地面上没有见到积水。
这是将海绵城市理念运用到人行道铺装上的一个试点。据了解,以往人行道施工最上层铺的是花砖,下层依次是水泥砂浆、水泥稳定碎石和灰土,吸水、透水效果较差,雨天不易排出积水。鞍山路人行道改造是按照海绵城市理念设计的,人行道最上面是透水砖,往下依次是透水砂浆、透水混凝土和碎石。因为都采用透水材质,降雨后,雨水会迅速渗透到地下,通过地下沟渠排出,不会形成水洼,并且在暴雨情况下起到削峰的作用。
海绵有着极强的吸水性,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集“渗、蓄、滞、净、用、排”六位一体的新型城市雨水处理系统成为建设的要点。目前,已经完工的三角花园不仅仅采用透水砖铺装,更是在人行道下铺设雨水收集管,将雨水汇集起来。从环翠区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了解到,三角花园的改造工程规模约600平方米,在改造的过程中,将原来人行道的连锁块铺装改为陶瓷透水铺装,同时在人行道下设置雨水收集系统,雨水将通过收集管汇入新建的小型蓄水池,缺水时节用于花园里植物浇水等需要。
新威路、海滨路等路段将进行改造
从市政部门了解到,威海正在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除了已经完成改造的三角花园试点区域以外,在市政道路建设方面,高区2016年将按照海绵城市的理念改造文化路、锦州路、鞍山路、哈工大路、山大路5条道路的部分路段,改造总面积2万平方米,预计2016年10月份之前全部完成;环翠区范围内将进行新威路、海滨路以及文化路的路段进行透水铺装改造,改造面积为1.6万平方米。此外,经区临海路正在进行方案设计,临港区台湾路、台北路正在进行施工改造。
“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到2020年将8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对于威海这个资源性缺水、城市供水依靠‘客水’的城市来说,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尤为重要。”市市政处节水办副主任刘海明表示,威海大力建设海绵城市,有效控制雨水径流,有利于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水资源,增强城市防涝能力,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
根据住建部要求,至2020年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要达到城市建成区面积的20%,至2030年要达到城市建成区面积的80%。威海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正在拟定中,其中,老城区将以问题为导向,重点解决城市内涝、雨水收集利用、黑臭水体治理等问题,城市新区、成片开发区以目标为导向,优先保护自然生态。
未来小区内要推广雨水收集系统
在未来,我们的城市里不仅仅有会“吸水”的道路,还有会“吸水”的公园和小区等。根据威海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将海绵城市建设的具体指标分解落实到海绵型建筑与小区建设、海绵型道路与广场建设、海绵型公园绿地建设、水系保护和生态修复、排水管网与调蓄设施建设等工程项目上。这意味着,不仅仅是城市道路需要运用到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而且市民居住的小区也要有这方面的设计。
目前威海很多新建小区已经运用到这一理念,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就是很好的例子。市区祥云花园小区早在2007年就建设雨水收集池,共有两个雨水回收池,容量近1100立方米,雨水回收池全部“藏”在地下,用来作为小区的绿化用水。
市住建局日前针对海绵城市建设提出工作要求,在小区建设方面,新建住宅小区要按照有关开发要求规划建设雨水系统,推广建筑雨水收集利用和屋顶绿化技术;小区室外步行道、停车场应采取透水铺装;鼓励住宅小区绿地采用雨水花园等形式,规划建设蓄存雨水的景观水体或相应设施。政府投资建设的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项目要落实海绵型住宅区建设要求,在城市低洼易淹易涝区和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要同步考虑海绵城市建设技术与排水设施能力建设。
海绵城市是防汛和节水的结合体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将防汛与节水有机结合。
海绵城市建设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建设“海绵城市”并不是推倒重来,取代传统的排水系统,而是对传统排水系统的一种“减负”和补充,最大程度地发挥城市本身的作用。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
瑞士建筑物装有雨水流通管道
在瑞士的建筑设计里,海绵城市理念运用得淋漓尽致。20世纪末开始,瑞士在全国大力推行“雨水工程”。这是一个花费小、成效高、实用性强的雨水利用计划。通常来说,城市中的建筑物都建有从房顶连接地下的雨水管道,雨水经过管道直通地下水道,然后排入江河湖泊。瑞士则以一家一户为单位,在原有的房屋上动了一点儿“小手术”:在墙上打个小洞,用水管将雨水引入室内的储水池,然后再用小水泵将收集到的雨水送往房屋各处。
瑞士以“花园之国”著称,风沙不多,因此雨水比较干净。如今在瑞士,许多建筑物和住宅外部都装有专用雨水流通管道,内部建有蓄水池,雨水经过处理后使用。一般用户除饮用之外的其他生活用水,包括用以冲洗厕所、擦洗地板、浇花,甚至洗涤衣物、清洗蔬菜水果等,用这个雨水利用系统基本可以解决。瑞士政府还采用税收减免和补助津贴等政策鼓励民众建设这种节能型房屋,从而使雨水得到循环利用,节省了不少水资源。 来源:中国文明网
销 售:0371-56160852 56160853(国内)
Sales :+86-371-56160869(Overseas)
供 应:0371-56160827
售 后:15639253870 15639256972
15639258730 0371-56160944 67985258
招 聘:0371-56160813 56160815
办 公:0371-56160808
投 诉:0371-56160812 m13949815205@163.com
网 址:
E-mail :info@suntront.com(国内)
export@suntront.com(Overseas)
地 址:郑州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红松路252号
官方微信